2016年以來,我國力推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國家與各地地方政府頻繁出臺相關促進政策,對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予以補貼,打開了裝配式建筑行業的市場空間。2017年3月住建部發布《“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
圖表1:2016-2017年裝配式建筑相關支持政策匯總
相較于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住宅房屋自重輕,僅為鋼筋混凝土住宅的50%-60%;梁柱截面小、墻面百度小、空間利用率高、使用面積比傳統鋼筋混凝土住宅提高8%;并且鋼結構基本采用由冷彎型鋼構件做成的三角型屋架體系,堅固的板肋體系使鋼結構抗震能力更好;標準化的裝配式施工,施工周期更短,相較于傳統方式工期減少33%,諸多優勢使得裝配式鋼結構成為住宅產業的未來趨勢。
圖表2:鋼結構住宅與鋼筋混凝土住宅的對比
裝配式鋼結構行業迎來發展新藍海
根據《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數據,隨著預制率的不斷提升(鋼結構部品均在工廠制作,預制率超過90%),建安工程費中的人工費持續降低,鋼結構住宅作為建筑工業化的代表產品迎來推廣契機。
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背景下,鋼結構住宅面臨的直接競爭更多來自于PC(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建筑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隨著未來人力成本的持續上漲以及鋼結構住宅的技術標準與人才配套逐步完善,鋼結構住宅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然而,從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個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分布看,裝配式混凝土項目共41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工19個,木結構建筑4個,另外,有54個部品部件生產類項目,可以看到,混凝土結構規模占比高于鋼結構,這是由于我國混凝土發展較早且成本方面具備優勢。
圖表3:2016年119個裝配式建筑項目分布(單位:%)
另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鋼結構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從行業整體規模來看,目前我國鋼結構產量占比仍然很低,2016年我國鋼結構產量占粗鋼產量占比僅6.93%;從細分領域來看,2016年我國鋼結構建筑中住宅占比僅4.1%,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達到30%-50%,相比之下,我國的鋼結構住宅占住宅總量的比例微乎其微,表明我國鋼結構行業未來發展的潛力巨大,行業的投資前景較好。
圖表4:2009-2017年鋼結構產量及其增長預測(單位:萬噸,%)
分析認為,在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鋼結構成為助其去產能的關鍵,在2016年發布的《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大力應用推廣鋼結構作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重要路徑”。
其次,長期以為我國鋼結構發展滯后的另一主要原因在于標準體系不統一,隨著2017年1月住建部發布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首次將部品構件生產、施工、驗收標準納入技術規范之中,這一瓶頸得到緩解,將對鋼結構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鋼結構作為綠色建筑具有財政補貼,中央層面三級綠色建筑標準為80元/平方米,地方層面財務補貼標準近年來也陸續落地,財政補貼使得鋼結構成本優勢明顯。因此,我們認為隨著裝配式建筑發展,未來鋼結構行業增量空間巨大。